2012年4月28日星期六

對話的張力-伊朗式分居

A Separation
趕得及臨下畫前去看了《伊朗式分居》。幸好有睡足才進場,因為看這戲要非常用心,故事情節主要是透過對話表達;還要邊思考邊追聽著水蛇春長的波斯語。故事很寫實,背景是一個中產家庭,有著你和我都用的生活設施,跟主流媒體經常渲染的防空洞、滿目瘡痍的平房和聖戰分子很不同。男女主角甚至駕著自己的私家車。

男女平等是怎麼一回事

我們以為,中東國家定必對女性無盡踐踏,男尊女卑,一夫多妻是常態。由主角Simin和已分居的丈夫Nader之間的理性爭辯,他們各自與十歲女兒的對話、反問然後坦白,最後給女兒在撫養權上自行作主......很少看見在性別議題上大做文章,當中矛盾主要來自行孝道、對下一代的撫養決定和對道德清白的堅持。甚至連中下階層那女傭和她丈夫Houjet一番爭論後,情緒瀕臨崩潰的Houjet 都只是猛打自己發洩,沒有向妻子動粗。

宗教和名譽凌駕一切

西方國家猛「煲大」此片不是沒有道理。
1)女傭Razieh猶豫應否替患上腦退化症的爺爺更衣,打電話詢問會否觸犯伊斯蘭教條再作決定時;
2)法官兒戲地只以各人供詞作準而判案;
3)眾人上演羅生門,面對可蘭經前發誓卻不得不說真話;
4)人們本著為自己的家庭利益而說謊,最後因怕真主(the God)懲罰,報應落下一代而坦白;
5)Razieh視被僱主Nader 冤枉偷錢比被他推倒而掉了自己的孩子更不能接受
這一切似乎想讓我們了解除了法律和制度外,宗教更是某些文化的核心思想,對於慣性的民主法治國家當然是不可思議。
其中一幕當十歲女兒反覆問父親Nader推開女傭而令她意外失足時,究竟知否她正在懷孕。Nader最後只好向女兒坦白他是知道的,可是當時火遮眼所以忘掉,她當時認為父親可以這樣向法官表明苦衷,Nader想也不想便道出事實:法庭只會關心知情與否,是否蓄意造成根本不是重點。有些時候,法律不是分辨善惡對錯的工具。 

頭紗之於這群女性

劇末一幕
當教師的知識分子Simin果敢獨立,雖披頭紗卻不掩其光芒,由搬回娘家到保釋丈夫,自己找女傭Razieh游說庭外和解都是獨斷獨行,看她披短頭紗動作俐落,一二兩下搞定,不再抓碰。相反,一般女性如Razieh和其親友們,每逢緊張忐忑時,都習慣下意識將頰旁的紗巾抓緊,把自己的頭埋得更深,沉在一片厚重中,剩下一雙徬徨的眼睛。

第一次是劇情,第二次是技巧

本片用了許多門,玻璃,窗作為等級,關係和溝通的分割線。最後法官問女兒選好了跟誰時,她希望父母離席並在迴廊等候。迴廊的中央有道打開的門,兩旁是玻璃窗。Simin Nader 兩人各坐門前後一方,通道上人來人往,表示著溝通的門並不是僵死的,有轉圜的餘地;可是「婚姻」在這國度仍屬許多人的事,得靠某些載體合力。而Nader身旁那張空凳,正等候著Simin哪天跨過來坐下。好戲重看不嫌多,下次再多留意畫面上帶出的訊息。

讓我再點同樣的東西吧


店面不大,是長而深那種。根據老爸講法,難租,地方又唔見使。但還是開了店。

我想每個人都總有自己的comfort food。每周回家,幾近想直接回家最後還是改變注意。牡丹咖啡就在地鐵站旁,人流不少卻有點大隱隱於市的感覺。那或是剛著上課的日子,回家前的踱步,又或是無所事事的下午罷,每每推門而進撲鼻而來就一陣酥油香-準是野菌批出爐沒錯。

新來的客人,總得試試招牌菜,望著貼得密密麻麻的媒體介紹,來個芒果芝士蛋糕,再加杯house coffee 啦!坐下,左右兩排面鏡短吧台,再添兩張高小房桌,十位客人剛好滿坐。許是街坊客,儘管肩貼肩並排坐也無所謂。大家也很識趣按需要挑坐。在這裡很少受一雙焦灼眼神逼走的經驗,皆因熟客總識趣地看見滿座即改外帶。

還是老闆娘聰明,如此有限空間,靜局徒添壓逼感。我最愛聽店裡點播著西洋老歌,一闕一闕耳熟能詳,撫平不少糾結的心情。你不再有時分秒的困宥,時間由歌曲單位組成,直至你聽夠了要走。

空間狹小並不等於要讓品味妥協。盛咖啡的杯是專地設計的,設計功能並存,飲料擱久不涼。杯碟十年如一日放上蕾絲紙墊,每次端上還細心提你先試味後加糖。鵝肝醬西多還用麵包架上,不得不佩服。盛夏,蘋果蜂蜜綠茶配沙拉;嚴冬,來杯勁度十足的薑汁咖啡和著蜂蜜薑粒蛋糕吃,把你從冰箱營救,寒意全消。

空間偌大沙發柔軟的咖啡店很舒服我也覺得是,但不知為何還愛流連坐在木高椅上的時光,很擠但不急,誰也不打擾誰的一種生存模式。這近乎是我城才有、「水泥地上種花」式的一種智慧。

鈴鐺再響,推開玻璃門,步伐依然。












後記:略聽奇聞後,也請認為覺得gtl再加一shot是很怪的「咖啡調配師」們找點時間進修下吧。

2012年4月25日星期三

碎片

*我還未死去,這裡只是偶爾封塵*


忽然說要去試咪,為的是要找回韓國記憶,分享云云。說到底不是一個整齊的人(卻很清潔,兩者並無衝突),要我突然在零亂的記憶抽屜找出完整故事來說一遍--應該說是想試;更準確的說是要克服的事情。 


聽人講話,寫字,總能行讀者觀眾的權利去肆意批評一番。當真正落手落腳,又是另一回事。由門外漢的身份走近了這一塊,對我這個喜歡聽故事和說故事的人怎樣也是件值得興奮的事。當這些碎片得到別人迴響時,感覺跟有人讚家母的菜做得好食同樣使人快樂。


靈感是累積,技巧是練習。畫面和片段從來都是我記憶的載體(vehicle);可是時間線卻經常扭曲,以為是deja vu (曾經看過)。其實回憶從來都是很賺的:不費錢,不費時,偶爾拿出來,細心想想組裝一下又是鮮活的一刻。當然,挑些不感傷的比較好受,最好是當時單人的片刻。給時間一點時間,忘掉一些;從時間抓回一點時間,記得另一些。最像夢境的inception 式記憶,偏就是那最近的暑假。地鐵7號車的晃晃蕩蕩,冒煙的地面煙囪,於the highline看著悠悠日落,唱著不知名歌的地下酒吧……光怪陸離的城市。只要你有足夠的接受能力,甚麼也可能發生。


成長總有起伏,離別何必感傷。"你永遠不知道,第一次會否就是最後一次。

p.s. 那天在又一城分店看到的櫥窗廣告,還真有stopping power!沒有相機,反技術將就一下。陳朗在你城,有無類似廣告?



2012年4月12日星期四

好天氣


下課,趕上了好天氣,
到樓下記住這春末初夏日落。
仍然是晝短夜長的日子。看著充滿我城特色的海岸線,
想起每家每戶都上演著自己的生活,竟莫名地心生一份踏實。

我記得
我怕我會不記得
(陳寧 - 藍白紅風格練習)